“運-10”完成從上海到北京的轉場試飛,首都干部群眾參觀“運-10”。
1981年12月8日,我國第一款自行設計制造的大型噴氣式客機“運-10”成功完成從上海到北京的轉場試飛。
資料片:首都各軍兵種,各部委領導和群眾8000多人,興致勃勃地參觀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的大型客機。“運-10”飛機為參觀群眾做飛行表演,順利返回上海。
1970年7月中旬,毛澤東視察上海時說“上海的工業(yè)基礎這么好,可以搞飛機嘛”。當年8月,研制我國首架大型民用飛機的“708”工程正式啟動,飛機代號為“運-10”。副總設計師程不時說,當時的新中國由于沒有國產大飛機,而屢屢被外國人瞧不起。
“運-10”副總設計師程不時:60年代周總理訪問歐洲,我們是開著那螺旋槳飛機,國外有的人就嘲笑,就說中國還沒有進入噴氣時代,還有人諷刺說中國是一只“沒有翅膀的雄鷹”。1970年,毛主席和周總理都講了要發(fā)展大飛機,地點定在上海。
“運-10”的研制由上海市和三機部聯合領導,由640所和上海飛機制造廠具體負責。當時全國共有21個省、市、自治區(qū)300多家工廠、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參加了“運-10”飛機的研制。大家懷著極大的熱情,不分晝夜地投入工作。
程不時:上海市政府有個計算中心,但是我們的計算量太大,所以它侵占了其他單位使用的時間。晚上12點以后,凌晨6點以前,這個時間是供飛機設計室研究,所以我們常常是半夜出行算到清晨曙光出現的時候,騎個自行車回來了。
“運-10”飛機的研制采用了近百項新材料,一百多項新標準、新工藝。程不時說,這一切成果,都是在難以想象的海量工作和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里誕生的。
程不時:我們工作場地是龍華機場的一個廢棄的候機樓。夏天龍華機場外面是草地,有很多蚊蟲。大家用報紙把這里包起來然后繪圖,一方面避免蚊蟲叮咬,一方面避免汗滴在圖紙上。我們大概幾十萬張像A4的圖紙,鋪開來大概有幾個足球場那么大。國外有一句玩笑的話——當這些文件、資料、試驗報告,堆起來的重量跟飛機的起飛重量差不多的時候,這架飛機差不多可以起飛了。
歷經十年攻關,中國第一代大型民用飛機“運-10”終于誕生,1980年9月26日在上海首飛成功。
資料片:1980年9月26日,“運-10”進行了首次試飛,試飛機組滿懷信心地登上了飛機。經過10年奮戰(zhàn),我國自行研制的大型客機終于騰空飛上了藍天。
完成北京的轉場試飛后,“運-10”又先后轉場試飛合肥、哈爾濱、烏魯木齊、廣州、昆明、成都等地,甚至7次突破“空中禁區(qū)”,成功飛抵拉薩,為駐西藏部隊和自治區(qū)政府運輸了大量急需物資。“運-10”的成功研發(fā)是中國航空工業(yè)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為我國制造國產大飛機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