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蘇俊(左) 男,漢族,50歲,中共黨員,山西省大同市財政局煤炭基金管理科科長,駐渾源縣東坊城鄉(xiāng)荊莊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
我叫吳蘇俊,是山西省大同市財政局的一名公務員。2015年,全國吹響了脫貧攻堅戰(zhàn)的沖鋒號,作為共產黨員,我主動請纓,被選派到渾源縣東坊城鄉(xiāng)荊莊村擔任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那年我45歲。
荊莊村是一個有1490戶3726人的農業(yè)大村,這里土地貧瘠、資源稀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415戶1029人。“土路、土墻加土房,進村比野地還荒涼”,“年輕人往外跑,荊莊村的耕地澆不了”,是荊莊村前些年的真實寫照。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我就將自己的心融進了群眾所思所想中,由機關的一名科長轉換為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而我就是一名村民、一名為村民謀幸福的“店小二”。
為打好脫貧攻堅的基礎,我首先從班子建設抓起,堅持以“三會一課”制度和遠程教育為載體,帶領村“兩委”以及全村黨員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精準扶貧工作會議精神和扶貧政策,引導村黨組織按照黨的方針政策科學、民主決策。注重協調好村黨組織班子成員之間、黨組織與群眾之間的關系,影響和帶動全體黨員群眾共同脫貧致富奔小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兩委”班子有了凝聚力,有了人心思進的工作氛圍,每位黨員主動包扶起了貧困戶,帶領群眾干得熱火朝天,荊莊村扶貧規(guī)劃和實施方案逐步實現,產業(yè)發(fā)展良好,脫貧成效顯著,在國家交叉檢查驗收時,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扶貧先扶智,這是我的工作之要。剛駐村時,村里不少貧困戶的孩子有輟學念頭。通過我們工作隊多方努力,不僅進一步完善了學?;A設施,建成閱覽室,添加體育器材,發(fā)放學習用品,還對90名貧困家庭子女啟動“一對一”的智力幫扶。全村累計有186人次享受義務教育貧困寄宿生活補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上學資助實現了全覆蓋,同時有44人享受了“雨露計劃”,17人享受了二本B類以上貧困大學生資助,累計110人申請辦理了助學貸款,為這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阻斷家庭貧困代際傳遞創(chuàng)造了條件。
我深知,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是脫貧攻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改善荊莊村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我和工作隊多方協調,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實施鄉(xiāng)村提質工程。5年來村里共打機井19眼,鋪設管道28公里,擴大了灌溉面積,砌筑護村壩600米,完成平田整地工程,實施街道硬化、綠化、亮化工程,在主街道安裝視頻監(jiān)控,為易地搬遷新村新建4400平方米文化廣場,修復了村內古戲臺和歷史建筑,新建澡堂、籠籮加工廠、便民大廳及電商平臺各一處,鋪設下水管道2380米,新建愛心超市及925平方米扶貧車間一處,并積極開展易地搬遷、舊房拆除、土地復墾工作。
拔窮根,離不開興產業(yè)。按照布局區(qū)域化、生產規(guī)?;囊?,我?guī)ьI村民們因地制宜調整種植養(yǎng)殖結構,做好產業(yè)“加減法”,流轉1000多畝荒地、坡地等低產土地,發(fā)展種植中小藥材、蔬菜、經濟林等高效經濟作物,培育高產玉米500畝,帶動貧困戶20戶30人增收;成立復興籠籮合作社,創(chuàng)新發(fā)展籠籮制作工藝,開發(fā)旅游紀念品等多類產品,并且依托農村電商擴大產品銷售途徑,讓40多戶農戶實現了脫貧,人均收入達到了5000元以上;通過引導農民發(fā)展生產,組建各類農村合作社21個,每年轉移勞動力就業(yè)可達1700多人。全村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5938元,提高到2019年的8630元。
五載春秋,五載風雨??粗G莊村從一個一窮二白、破舊雜亂的貧困村一舉成為當地脫貧明星村,我可以自豪地說,我無愧組織的信任和群眾的認可,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誓言。
延伸閱讀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